串門子 —大溪街區找藝術 Knocking on Doors: Searching for Art in Daxi


走在大溪小城街區,除了美麗的歷史建物及緩慢的生活節奏,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滿滿的人情味;由於老城區街道皆為連棟街屋,並有騎樓做為公共空間串連左鄰右舍,日常生活裡彼此串門子維持好感情。而「串門子」的台語說法,如行踏、過家、來坐坐等,更能聯想到人們在街區走訪,或是深入長長的老屋中互相拜訪的具體畫面。我們邀請四位藝術家與居民一同將這裡的日常生活化為創作,再分散設置於中山、中央兩條街區,觀眾也以「串門子」的方式尋找並參觀作品,同時也能感受大溪街區生活的珍貴及溫暖。

In Daxi’s old town, historic buildings and a slower rhythm of life are enriched by a unique sense of neighborly warmth. The adjoining shophouses and arcades connect daily life, where “paying a visit” (hîng-tha̍h, kuè-ke, lâi-tsē-tsē) has long been a way to sustain community ties. For this project, four artists collaborated with residents to turn everyday scenes into artworks, installed across Zhongshan and Zhongyang Streets. Visitors are invited to discover these works as if “dropping by a neighbor’s home,” and in doing so, to experience the charm and warmth of Daxi.





























串門子 —大溪街區找藝術  Knocking on Doors: Searching for Art in Daxi

2025/01/16 - 03/09
桃園大溪中央路、中山路街區 Zhongshan and Zhongyang Streets

策展人|賴佩君
參與藝術家|洪譽豪、陳依慧、葉佳緯、鄧文貞
合作單位|建成商行、小草書屋、大溪非營利幼兒園、大溪共義團、翠田墊子故事館、隱灶腳百年老厝餐館
特別感謝|串門子店家:全冠麥芽花生糖、永成玻璃佛具、第一商行、全昌堂中藥房、正吉號打鐵店、隱灶腳百年老厝餐館、小草書屋(按參訪時序排序)
主視覺插畫師|韓格
攝影|王彥翔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大嵙崁文教基金會
執行單位|遠逃文化工作室



洪譽豪 X 小草書屋
二足步行駕駛員 | 小草書屋
共同創作 | 小草書屋同學 林侑群、曾恩芯、游佳臻、蔡宇珵、莊大瑞、陳槿語、曾軒宇、游迦南、湯家齊、湯偉銘、簡宥丞、邱子豪、邱繼鑫
小草書屋老師 廖志浩、黃珊珊、李欣怡

藝術家洪譽豪與小草書屋的同學們一同合作,學習逐格動畫的原理,以「二足步行」為創作契機,引導大家觀察自己與他人的行走姿勢,除了日常的步伐,在創作期間邀請有百年歷史的㚁遶境社頭「大溪共義團」的將軍組,讓同學們體會將軍(俗稱大仙尪)的特有走路步伐,這些姿態都成為創作的素材,在一張一張的瞬間裡,串聯起大溪獨有的步行姿態。



















葉佳緯 X 大溪非營利幼兒園
亮暗亮暗亮 | 大嵙崁基金會一樓展演空間
共同創作 | 李欣芯、簡得真、葉羿頡、馬晟佑、鍾新恩、王伶瑜、王定叡、許貿則、鍾涵芸、蕭宥哲、陳昱璿、王彥博

「亮暗亮暗亮」計畫以大溪的「街屋空間經驗」為主要概念,藝術家葉佳緯與幼兒園的孩子們實際走到大溪老街上找尋各種新奇的寶物。伴隨著孩子們的笑聲,我們一起觀察一間又一間的街屋外觀,穿過老屋的客廳、天井、廚房、後院等等一進又一進的空間。 時而在佛具行觀摩佛像貼金的過程;時而在雜貨店裡看見許多新奇的商品;有時也在街角的鐵舖體驗打鐵的趣味。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能發現日常生活累積而成的在地獨特美景,透過幼兒園孩子們創作的記憶地圖與理想街屋,一起重新認識大溪老街吧!




















陳依慧 X 老城居民 

編織生活-時光交織 | 建成商行空地
編織生活-私藏角落 | 翠田墊子故事館
編織生活-葉光映景 | 隱灶腳百年老厝餐館
共同創作 | 黃仁興、劉怡君、黃曦芬、謝宥慈、林麗雲、陳詩韻、韋柚安、徐君萍、陳慧如、簡靖宸、魏陳佑、鍾佩林、林宇緻

三組竹編家具,分散設置在大溪居民推薦的私房景點,再由居民創作的美麗「葉仔窗」裝飾,邀請大家享受休憩的美好時光。藝術家陳依慧將以竹編方式,在大溪城區設置一個個小站,放形成一個結界空間,讓人走進彷彿可以跳脫日常的節奏。她透過訪問居民,挑選三個大家心目中的私房景點,視空間條件將竹編作品設置於該處,引導旅客前往,以尋找作品設置點為名,邀請他們到現場,欣賞由居民推薦的美麗景觀。作品結構設計也會依該地點周圍的形狀及符號進行發想。
此外,為了更了解大溪,陳依慧於12月至大溪短居並創作,發現大溪被豐富的大自然所包圍,加上正值秋冬之際,故她採集了大量變幻色彩中的樹葉,預計於12/18晚間辦理工作坊,以「串門子」的社區互動精神為核心,將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素材—落葉,轉化為藝術創作的媒介。居民們將以剪貼和拼貼的方式,將不同顏色與形狀的葉子,構建成類似窗花或教堂彩繪玻璃的藝術作品「葉仔窗」,每個葉仔窗都將成為陳依慧大型竹編創作的一部分,一起在大溪的街區展出,每扇窗都代表著居民生活日常的感受,讓藝術成為社區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鄧文貞 X 老城居民

崁津新繡 | 翠田墊子故事館
共同創作 | 林苑玲、周秝緹、劉彥汶、蕭慧君、呂翊瑄、陳詩韻、黃瑞端、許玫婷、余星樂、余雨糖、宥慈、周秝緹、鍾佩林、林宇緻、陶詠心

藝術家鄧文貞以染織為其創作技法,她以軟雕塑作為本次與居民共創的媒材,大家以自宅老屋、寶貝寵物、親愛小孩等對自身重要的元素為創作素材,一起學習刺繡技法與藍染,以繡線及布料化為手腕枕、抱枕或刺繡畫。許多新南老街的居民亦是參與者,他們將自家的老屋化為抱枕,串連成為一條可愛的老街。 過程中居民自發性成立「崁津新繡」繡坊,未來持續繡花、共學、共作,也歡迎新繡加入。